文章的要求、流程与技巧

ads

文章的要求、流程与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文章)、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的。下面仅就文章的撰谈一些体会。在讨论文章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的各种规定及细则。我主要谈的是文章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文章道德和书内容的规范问题。

一、文章的要求

下面按文章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文章——题目科学文章都有题目,不能“无题”。文章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文章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文章题目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文章——署名科学文章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文章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文章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文章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文章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文章——引言 是文章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好。一段好的文章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出文章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文章——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文章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文章——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文章,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文章中。文章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文章——讨论 是文章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文章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成“科幻”或“畅想”。

(七)文章——结语或结论 文章的结语应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出确凿的结论。文章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文章——参考义献 这是文章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文章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文章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文章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文章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文章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文章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文章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文章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文章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文章——致谢 文章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文章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文章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文章——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文章全文。常放篇首。文章摘要需精心撰,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文章摘要就像看到了文章的缩影,或者看了文章摘要就想继续看文章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好文章的关键

(一)文章——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好文章的基础,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字是文章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文章的内容,文字是文章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文章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文章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文章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文章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文章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文章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文章——准备和动笔

文章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文章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文章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文章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出文章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文章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几下就停。停停,停停。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文章的人意识不到的。文章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文章——近期(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文章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文章腹稿,列出 文章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文章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文章——中期(做时)准备

会文章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文章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文章。文章“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文章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文章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文章。这整个过程就是文章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文章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文章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文章——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文章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出上乘的文章,这就要看文章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文章的水平,而文章水平又影响着文章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文章——审稿与

一气呵成好文章稿件后,是要反复、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文章时凡是属于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作为文章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文章中尽量表达。但 文章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文章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文章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文章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的。文章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 文章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文章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文章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文章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文章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即可投稿。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投稿。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投稿。文章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 文章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文章投稿相关,请咨询客服文章的要求、流程与技巧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1)
上一篇 2020-12-12 11:02
下一篇 2020-12-12 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