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ads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雪萌 1 郝雨婷 2

1.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2. 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随班就读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一到两名特殊儿童,使之接受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融合教育思潮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实践道路。随着近几年相关政策的出台,随班就读已逐渐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前沿热点,然而时至今日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噬待解决。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在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也着重强调了“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1]残疾人有接受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权利,重视残疾人教育,尤其重视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的教育是提高教育水平、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

融合教育体现了民主、平等的现代价值观念,通过教育保障人们的发展权利,营造良好的全纳的氛围,其主旨是“让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与同龄学生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在普通班里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从而让身心障碍儿童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潜能,使其身心能得到全面发展”。[2]随班就读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一种形式,是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融合教育理念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形式。

  1.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的问题

(一)儿童自身的问题:随班就读中的特殊儿童类型多样,主要以肢体残疾、轻度智力障碍、轻度自闭症、轻度脑瘫、多重障碍等为主,个体内差异与个体间差异较大,障碍类型与障碍程度不一,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与儿童自身适应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导致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产生迷茫、无助的情绪,极易诱发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

(二)教师的问题:普通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内涵、特殊儿童等的相关知识较为模糊,大部分只是较为初步的理解,对于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普通教育的知识中推导而来,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融合教育的相关内容有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而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学习,因此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也较为表面化浅薄化。[3]教师缺乏对特殊儿童的干预技能,无法对特殊儿童提供相应的教学援助,在教学压力下难免会产生教学无助,降低其教学效能感,久而久之就会忽视甚至“放弃”班级上的特殊学生。

(三)教学的问题:学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目标过于重视学业成绩,教学方法形式化,评价形式单一。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升学率问题,忽略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更为重要的生活化目标与社会技能。其次,大多数普通学校教学方法单调,以讲授与探究式学习为主,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无法照顾到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再次,普通学校的考核方式以规定时间的考试形式为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大部分的特殊儿童来说是不友好的,也是不利于其发展的。

(四)同伴关系问题:王娇娇、朱楠通过调查发展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同伴接纳水平总体不高,特殊学生的认知、社交能力往往发展不足,使其与普通同伴游戏互动的机会大大降低,进而影响普通儿童的接纳度。[4]有研究证明,特殊学生受到多种风险的威胁,包括但不仅限于残疾、贫困、歧视、欺凌或这些压力的组合,额外压力的累积效应会放大所有其他现有压力的负面影响(Rutter, 1979),多重压力累积的负面影响已经在当前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残疾学生报告的主观幸福感和教师支持水平低于无风险的学生。

(五)社会认同:社会认同与社会接纳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发展至关重要,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主要表现在普通学生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接纳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或是对特殊儿童存有偏见,或是为了避免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受到影响,出于保护自己孩子的考虑,从而拒绝特殊儿童参与普通班级的学习,这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1.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的对策

  1.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机制:随班就读对象是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各级管理部门要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对各类特殊儿童进行科学评估,将其就近安置在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学校与年级,做好阶段评估与中期评估,切忌“一刀切”与“一次性服务”。

  2. 提高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切实采取措施,开设特殊教育主修课程,提高师范生融合教育意识与素养,学习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重视教师的职前素养与专业能力培训,增强培训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化水平。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压力,及时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阻抗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要积极主动的寻求特殊学校、巡回教师等专业机构与人员的帮助与合作,及时获得专业援助与指导,减轻普通教师的专业压力,解决教师面对特殊儿童的困惑与问题,促进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成长。

  1. 调整教学目标与评价: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教师在考察特殊儿童现有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后,在现有能力和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教授他们高于其现有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新知识。“适合特殊儿童目前的学习准备水平但又必须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够达到掌握目标的学习内容。实施一定的差异性教学,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开展因材施教”。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随班就读教师应当适度调整教学目标,为特殊儿童制定相应的分层目标,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要注重生活化目标,适当降低特殊儿童的理论知识要求。调整、改进教学评价,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差异化、个别化。随班就读教师需利用各种技巧应对不同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侧重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可以在课程中有效学习到的东西,保证使他们能够学有所得可采取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提升随班就读儿童的整体学习质量,不要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禁锢特殊儿童,要和而不同、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2.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普通学校要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基础上,最大限度创设促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倡导尊重生命、包容接纳、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校风班风,把生命多样化观念、融合发展理念,办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大力弘扬扶残济困、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设有利于普特融合、共同学习成长的良好校园文化。

  3. 创设家校共育的合作平台:学校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为家长提供家庭德育的方法借鉴,开展家长心理团体辅导,锻炼家长表达能力,采用影像、媒体、案例介绍等方式向家长介绍特殊儿童的基本背景与日常生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家长学校工作。鼓励特殊学生的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使所有家长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让亲子携手走进社区服务,通过实际接触,降低普通学生家长对特殊儿童的偏见与隔阂,真正接受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倡议书[J].中国特殊教育,2020(07):

  2. 周满生.关于“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4(2):151-153.

  3. 赵斌,林逸,黄星宇,王怡炜,唐荃荃.全纳教育视域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1):104-108.

  4. 王娇娇,连福鑫,朱楠.小学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关系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0(03):42-48+61.

作者简介:李雪萌(1996-0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当前职务:学生,当前职称:特殊教育专业硕士,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融合教育,特殊儿童的发展与干预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1 14:23
下一篇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