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

ads

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

    要: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平台,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组织,有助于将终身教育理念落实到基层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当前,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健全、学习资源整合度不高、经费来源较为单一、社区成员参与积极性不足、师资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明确政府角色,完善相关的管理和保障机制;搭建互联网平台,强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加大经费支持,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模式;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引进”,强化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 学习资源; 社区学习共同体;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教育理念,随即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提出“建构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融洽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引导社区学习共同体快速健康发展,有助于建设人人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并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

一、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阐释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较大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提高。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后,更多需要的是精神追求与慰藉。所以,城乡居民通过社区教育和培训,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希望寻求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如何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守望相助的社区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社区学习平台,无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密切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社区学习共同体有清晰的认识。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的成员,由自身意志主导的为了完成学习目的而形成的具备互助性质的群体。它是由社区居民主导形成的非正式学习组织,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能够形成轻松、融洽、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成员对组织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体而言,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四大核心支柱:本质意志、共同学习、守望相助、生命成长。首先,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成员本质意志的体现,是自发性组织,与居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其次,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共同学习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提升知识水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每个成员都可以在共同体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这些学习需求将会得到组织的高度重视,并最终成为组织追求的目标。再次,共同体的成员关系是守望相助的关系,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简单的利益关系,建立一个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最后,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成员的生命成长,促使社区成员之间形成长期的互助关系,有助于社区成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成长。

社区学习共同体最根本的特点是将社区成员的学习活动与共同生活的现实情景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和资源共享。社区共同体的内生动力很强,能有效推动组织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发展社区内的学习共同体,不仅能够改进社区居民学习方式,还可以优化当前社区居民的生存环境。正是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这些优势,使得加入社区学习共同体成为解决当前城市居民归属感不强和学习困难等问题的不二选择。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终身教育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补充,使得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化了教育的内涵。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开展团体交流的组织,帮助学习者满足学习需求、提升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社区学习共同体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是回应终身教育理念的最佳方式。

1.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落实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也是必须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控制不断变化的个人生活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为了帮助人类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的价值。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并不断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开始认可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希望通过终身教育提升自我。但是,很多地区在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时缺乏具体措施。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一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但成效不容乐观,集中体现在:目前开展的终身教育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功利化倾向非常明显;社区教育没有发挥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社区虽然成立了社区学院,但并未开展具体的教育工作,缺少一种能够落实到基层社区的学习组织。社区学习共同体倡导社区居民自发投入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密切邻里关系,具有很强的内生动力和自我运转能力,而且社区成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些特质使得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终身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成为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恰当选择。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下,社区学习共同体应秉承终身发展的理念,整合各类终身教育的优质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成员的终身学习,实现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协同发展。

2.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

在国家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优化终身教育体系结构布局、提升终身教育内涵的迫切需求。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到3224亿元,预测2020年我国学历教育收入规模将达5614亿元,非学历教育将达3653亿元,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比翼齐飞的格局。非学历教育中,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最贴近居民现实生活的基层学习组织,既属于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单元,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教育系统,强调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整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结构发生改变,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多变。与其他类型的终身教育相比,社区教育还是一块短板,存在办学能力较弱、管理方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参与人数较少、学习满意度较低、居民认可度较差等问题。社区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直接影响整个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速度,使得终身教育网络的横向贯通和纵向联动机制很难实现。同时,其他类型的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差距逐步增加,各主体之间的合作难以实现,终身教育体系自身的发展瓶颈很难突破。对此,积极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实现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组织目的、学习方式和成员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扩大学习共同体的覆盖范围,提升社区学习活动的质量,是当前我国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最终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3.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创新终身教育服务模式的时代需要。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终身教育服务模式的创新。首先,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服务范围明确,主要为一定区域范围的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服务。共同体具有服务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能力,可以针对本地区居民个体的学习需求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能够满足社区成员在职业技能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文化休闲教育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其次,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调动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育中,学习者往往没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常常出现厌学或抵触情绪。但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居民可自主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内生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终身学习的理念入脑入心。再次,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既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这种平等关系能够提升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改变以往那种固定的师生关系,创新终身教育的服务模式。同时,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自发成立并进行自我管理的组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树立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通过互补互助,形成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最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能够提升整个社区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文化主体入驻社区,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提升终身教育的服务质量。

三、终身教育理念下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首先,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管理主体不统一。当前有些社区的教育问题归社会事务科管理,也有些归综合治理科、建设科管理。这种管理主体的不统一导致共同体建设缺乏主导者,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混乱状况,并且各部门还会存在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相应的制度保障工作很难落实。其次,社区学习共同体缺乏良好政策环境的支持。共同体属于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学习组织,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还不符合登记注册的标准,也无法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当前关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和制度都集中在宏观层面,虽然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缺乏微观层面的专项政策支撑,导致很多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建设社区学习共同体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很难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最后,政府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清。虽然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由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学习组织,但也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当前并未明确社区学习共同体应由哪个政府部门来统一领导,相关的服务也没有专门部门来提供。很多社区学习共同体只是临时性组织,由于某一次活动临时组建,时间不长就会自动解散,这种临时性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很难让社区居民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作用不大。

2. 社区学习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学习资源的整合度不高。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需要丰富的社区学习资源支撑。当前能够支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学习资源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社区学习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从社区学习资源的供给主体来看,涵盖了当地社区机构、学校、企业、博物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但各个主体的学习资源供给存在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其中当地的学校、相关文化机构的学习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企业和其他机构的学习资源供给有限,很难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难以满足社区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社区学习资源缺乏横向沟通交流机制。区域内的各个单位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有各自独立的发展方向,由于相互之间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加上社区法规制度不健全,导致各主体参与社区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性不足。最后,公共学习资源的整合度不高。部分社区并不缺少公共学习资源,只是对公共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很多公共学习资源处于相对闲置的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一些社区内的文化单位、艺术机构、学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往往只面向本单位人员开放,居民很难共享这些学习资源,不利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3.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任何组织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可持续、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社区学习共同体也不例外。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学员自筹。政府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很多社区学习共同体还没有被纳入地方的教育发展规划,缺乏专项教育资金的支持。同时,社区学员的捐款和社会的捐赠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难以维持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正常运行。由于社区学习共同体受到经费的限制,只能开展一些短期、低投入的学习活动,部分需要持续性资金投入的长期学习项目很难正常运行,导致社区学习活动的低层次化、单一化倾向明显,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前景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拓展社区教育的经费渠道,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是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市场主体参与热情不高,社区成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正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和支持。然而,从现实来看,由于权责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政府部门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主导者,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相关制度建设上缺位,导致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很难落实。其次,社区内的学校缺乏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愿。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够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共享这些教育资源,能从根本上提升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水平,但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权责关系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学校的主要工作重点放在校内人才培养上,很难抽出精力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加上目前关于社区学习共同体资源共享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即使社区内的学校有意愿进行资源共享,也没有可以参照的范例,导致资源共享工作很难开展。最后,企业缺乏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愿。企业拥有比较丰富的职业技术资源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逐利性是企业的本质,是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凭企业领导者个体的道德素养。社区学习共同体是非营利组织,没有开展市场化的服务,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给企业所带来的利益十分有限,导致企业从根本上缺乏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在动力。

此外,社区成员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和受众,参与社区教育、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足。一方面,社区教育发展比较落后,能够提供的学习资源很少,直接影响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成员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有些社区的居民年龄较大,社区成员受教育水平偏低,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对于终身学习的理念缺乏认同感,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自我能动性不足。另外,社区对学习共同体的宣传不到位,很多居民不了解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很难对社区学习共同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少参与共同体的动力。

5. 专业助学者的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社区教育重视不足,相关的用人机制不够健全,社区内专业助学者的数量严重不足,很难满足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需求。同时,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新生事物,社会大众对其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其认可度还不高,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充实专业助学者队伍也非常困难。社区教育是一种非正统教育,现有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往往从普通教育转岗而来,对一些社区教育专业领域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知识面较窄,能够胜任的助学工作非常有限。总体上,大部分社区专业助学者的学历层次不高,多数为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占比较少。除此以外,社区教师的工作流动性较大。据四川师范大学对成都市社区教师职业发展的调查统计,成都市66%的社区教师在岗任职年限在2年以内,任职超过5年的教师仅占17%,大部分教师兼顾教学和管理。社区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不足,直接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区学习共同体尚未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专业助学者的薪资水平较低,除小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有正式编制外,大多数助学者都是临时的兼职工作者,人员变动频繁,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很难调动这些助学者的积极性。这样的现状导致社区学习共同体所能开展的学习活动大多数是短期的、低效能的,直接影响了社区学习共同体未来的发展前景。

四、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1. 明确政府角色,完善管理和保障机制。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在宏观层面把握和引领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空间,并转换政府职能,为学习共同体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服务保障,对其内部管理及运行不能过多干预。首先,政府要为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支撑。通过完善社区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的职责、权利,避免责任权利划分不清造成的管理和运行混乱,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其次,政府应主导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市场主体的协作,而政府的协调作用尤为重要。政府要建立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保障各个市场主体的权益。需要明确的是,政府要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发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最后,政府要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运转过程中的信息公开,保障资源共享。在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大部分矛盾源于利益分配不均衡。这一方面是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的误会。因此,为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长期健康发展,协调多元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要定期公开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运转情况和各市场主体的贡献,增进各市场主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互相了解与沟通,建立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及时解决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政府要做好资源共享工作,帮助社区学习共同体尽快完善资源共享机制,调动各级各类的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共同体的资源储备。

2. 搭建互联网平台,强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信息化的社区教育平台能够帮助社区学习共同体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面对当前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进行解决。首先,建立社区学习资源的资料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各个区域的学习资源。要联合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办学,充分调动学校、文化单位、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内部的学习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完善的学习体系。其次,加强网络资源整合与共享,以网络教学项目为载体推动各个社区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合作,加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密切联系,保障多元市场主体的权益,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及时解决合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多主体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最后,建立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网络“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与学分之间的自由转换。通过社区学习共同体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些学分将被存入居民个人的网络“学分银行”。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满足兑换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和职业资格。同时,还要保障这些学分的跨区域使用,打破社区学习的区域壁垒,为社区居民坚持终身学习提供便利。

3. 加大经费支持,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模式。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建议每年在划拨给社区的财政经费中设立专项的社区教育经费,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逐步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投身社区教育工作。其次,拓宽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来源渠道。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应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引进市场主体的参与和资金投入。对此,为吸引市场资金,政府一方面应出台相关的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市场主体投资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可按照《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完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市场主体在社区教育投入上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最后,社区学习共同体虽然是公益性的学习组织,但在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免费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设立一些品牌项目,为一些具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居民提供定制化教育服务,帮助他们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并收取适当的教育服务费用。此外,也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实现学习资源的外部输出,共同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市场化发展,以补充后续发展资金。总之,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通过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获得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经费。

4. 营造终身学习氛围,培育市民积极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识。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因此培育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终身教育的意识非常重要。首先,政府和社区学习共同体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传媒技术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在社区内的展板和公告栏粘贴宣传单、开展公益活动等,营造学习氛围,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进社区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定期邀请一些通过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取得显著学习成果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使社区成员认识到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社区学习共同体每次举办学习活动前要对居民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将社区居民最为需要和关心的学习活动作为主题项目,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学习活动。再次,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学习共同体成立之初要进行摸底调查,率先吸纳社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居民为共同体的成员,以此发挥好社区居民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居民积极参与共同体建设。最后,社区学习共同体要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注重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转化,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居民的学习成果打造为“活招牌”,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实现自我增值,形成规模效应。

5. 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引进”,强化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任用、考核、晋升和激励机制。在选聘社区教育工作者时,要从源头把握人才质量量,,提提升升选选人人用用人人标标准准,,不不断断升升级级和和完完善善人人事事制制度度,,吸吸引引更更多多的的优优质质师师资资特特别别是是刚刚从从教教育育岗岗位位退退休休的的优优秀秀教教师师。。22001166年年,,教教育育部部等等九九部部门门出出台《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力度”。对于社区教育现有的师资,要持续进行内部培训,不断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不断从外部引入优质师资,充实社区教育兼职工作者队伍。许多优秀教师成为兼职工作者后,能够为社区学习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并带来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社区学习共同体需要经常邀请高水平的行业专家、专业技术能手和热心公益的企业家来参与学习活动,让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再次,营造一种“互为人师”的学习风气。要让社区学习共同体内的每位学习者都具备一种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丰富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最后,为了维护共同体师资队伍的稳定性,采取以学习项目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在开展学习项目的过程中,专业助学者原则上不能离职,否则会产生一定的违约金。在强化协议约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薪酬激励,建立一套与其贡献度相匹配的薪酬体系。同时,在职业发展层面,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自我职业认知和认可度,将社区教育工作内化为其实现个体价值的重要手段,激发他们形成强烈的职业使命感。通过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多维保障,增强社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变革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办好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作为奋斗目标。社区学习共同体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社区教育各类优质资源,挖掘隐性潜力,满足社区成员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浸润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国新,项秉健.社区学习共同体:重拾共同体生活的现实载体[J].教育发展研究,2018(9):64-69.

[2] 丁红玲.《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国原创生长型社区教育理论的基石[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6):57-62.

[3] 陈莺.终身教育共同体建设现状与路径、机制思考——以江苏常州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6-10.

[4] 赵振杰.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7(31):3-7.

[5] 胡娜,马林.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困境及突破[J].成人教育,2017(6):45-48.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12
下一篇 2020-12-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