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ads

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叶渝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 福建 宁德 352100

摘要:语文是一项综合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和魅力,诗歌在语文中占很大一部分内容。古板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和背诵古诗,学生往往在枯燥的课文中失去学习语文诗歌的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跟随新课改的脚步,在语文诗歌教学中融入美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内涵。文章根据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策略

引言:高中阶段的美育教学可以通过语文教育融合来实现,语文诗歌语言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融入美育教学在课堂中使学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化熏陶,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以及审美能力都着着促进作用。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与传统的语文诗歌语言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诗歌语言的兴趣。

一、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现状

1、过于重视考点讲解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高中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学习的科目繁多,对“考点”两个字才会重点掌握,学生对这两个字非常麻木。在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辅材料也把“考点”两个字过于放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活力,更没有理解真正的诗歌语言情感和知识,缺失了对语文诗歌语言的审美和鉴赏过程,没有真正的提升文学修养。教师也没有把课外阅读知识加以补充,导致学生的诗歌语言阅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在学习诗歌语言中的美育。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依然有很多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在课堂上多元化解读的过程,也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诗歌教学上,没有找到很好的情感切入点等,这些都使高中语文诗歌语言的教学质量较低,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理解时间,也没有充分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价值。

二、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美育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中华文化的诗歌,诗歌文化带给人的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认知,带领学生走进美的意境。语文诗歌中不管是中国古诗词还是现代的优美的诗歌都是丰富学生心灵的精品。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有着很深的精神内涵,以优美的词语句子和生动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的精粹语言引领着学生审美的提升,提升学生精神素养。而诗歌语言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感性能力发展,学习古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感受不同时代的人文背景以及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们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更好的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美育策略

1.展现诗歌意境美感

诗歌的语言艺术,一词一语中散发着美的韵味。如果想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那么教师就需要通过意境教学和理解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每个词语和文字中的美意,从而感受整首诗词的总体意境。

诗歌语言中往往景色描述有着重要的作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太白通过区区18个字描绘了上面是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有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教师可以通过意境美感教学,将作者当时身在蜀道高危地势的情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有质感的环境画面,体会更深层内涵的同时也了解了李白对社会的关切与忧虑,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初次学习这首诗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诗词朗朗上口的阅读中可以感受出李白浪漫主义色彩的修辞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但这首诗的美不仅仅这么简单,不仅仅是意象,全诗的音律起伏,转折,都与所述意象、气氛、情感完美的契合。学生对《蜀道难》这首诗的内涵美掌握后,在经历人生各个阶段时,突然想起诗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原来人生,即是蜀道。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难。蜀道之难,何尝不是人生之难?

2.在朗读中感受真情 感受美的形象

朗读时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真情实感。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课程《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可以尽量搜集有效的教学元素,借助教学资源让学生跟读或者进行有情感的朗读诗歌,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配合《再别康桥》诗歌中优美的诗句,尝试使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会得到不同的体验。渲染愉悦的语文诗歌语言课堂的气氛,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学生高考的压力,各种主客观原因使整个语文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有效的维持。因此,语文诗歌语言的美育教学不仅需要课堂上的多元化提升,还需要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升华。学校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朗读比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增强语文诗歌语言的学习效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利用语文教学的时间,教师可以对朗读的诗歌进行推荐给予意见,或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优美的诗歌进行朗读训练,在学生准备朗读比赛期间的朗读就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更好的感受诗歌的意境,提升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 整体阅读中感受诗歌意象的内涵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为例,诗为“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诗歌表面内容简白如题,就是监察御史行车到“塞上"的所见所闻。根据诗中的意象以及阅读该诗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总结出“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出关感觉寂寥萧索”“狐身远去命运难测”出使异域偏远艰难”等思想与情感。

教师可以从“诗中有画”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首先,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线条美: 望无际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画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在阅读整首诗歌中体会深层内涵,感受诗人于困境中的释然与宣泄后的落寞。诗歌情感隐晦,集中笔墨描摹出了边塞人漠上前任朝臣的孤独身影,蕴含着文化思想和极高的情感追求。

4.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操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高中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而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与时俱进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使诗歌美育教学更生动灵活,不同意境和不同意义的诗歌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体现,将字面意思和内涵意义贴合实际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将诗歌语言延伸到课外的诗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诗歌的散发的美。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将学生们喜爱的小视频、图片等用教学元素呈现,更鲜明的展现作者和诗歌中的感情。呼吁学生对诗歌中的的形象、景象等产生美感,发掘诗歌文学作品中美的元素,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下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已在上述分析了,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美育是很好的途径,更好的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而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中融入美育,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传统教学进行方法创新,这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所在。营造良好的语文诗歌语言环境和积极的带领学生创造良好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美的熏陶,将诗歌中的美好融入生活,从而使热爱语文更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曹冲.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3-54.

[2]王利娜.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3]王玲.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新课程(下),2017(9):208-209.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1-01-13
下一篇 2021-01-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