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视角下大班食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ads

项目活动视角下大班食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赵丽君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小学附属幼儿园 610106

摘要项目活动的思想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早期的实践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世界公认的项目课程理论和教学设计。本研究对项目活动在大班食育活动情境中运用的可行性进行调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此外,本研究行动研究部分所使用的食育活动开展方案是在借鉴美国幼儿园项目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同吋在设计班级食育课程的方案时,结合教学大纲,对班级食育活动开展的策略梳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项目活动;食育活动

一、研究缘由

1.国家政策文件对食育提出要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 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食育是教育之本”,是德育、美育、体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说到食育,就不得不说健康,食育的必要性来自于健康的重要性,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学校应当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2014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指出:“食育有两层含义,一是饮食教育,二是通过饮食开展教育。”2007年9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对儿童的饮食提出基本建议。

2.大班食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膳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实施均衡膳食是保障健康体魄的必然条件,食育是推进均衡膳食实施的前提,食育是生存之本,食育是教育之本。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民族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大班食育活动的探讨,可以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获得初步的保护生命自主健康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形成受益终身的文明生活方式,可以提升学前儿童一生的生活品质。

在上学期开展食育后,我班幼儿的饮食观念、行为等问题仍然存在,原因就是忽视了食育过程的有效性,幼儿不能完全自主参与,不能使幼儿在内心上真正的认同。大班实施食育不仅仅是寄“育”于“食”中,也需讲究食物的“形”美、“色”美、“味”美、“意”美,重视幼儿在食育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因此在食育活动中充分挖掘幼儿的主动参与、多样表达、多元感知,需要基于项目活动的落实和推进。

笔者在参加了项目活动系列培训后,发现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运用多种符号系统表现和表达自我,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注重合作与互动,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了以往幼儿被动接受食育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食物,有效开展食育。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大班食育活动中运用项目活动,增强大班幼儿对食的认知、对食的制作、对食的选择、对食的探究,能促进大班幼儿在食育活动中的自主学习。

二、大班食育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环境,食育浸润

在食育活动开展的大环境中,环境创设、设置情景和道具,操作材料。班级生活区、生活体验馆是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天地,合理设置一定的环境以及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中,可以制作食物模型、食物游戏、食物表征等,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会食物的做法和作用,在动手操作中完善认知结构,幼儿之间在操作中相互配合,因此营造宽松愉快的班级食育环境,投放儿童在食育项目中所需的材料,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理念和要点,能有效促进食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家园共育,构建食育共同体

家长、孩子、教师、幼儿园四方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是班级食育活动有效开展的一大支柱,能共同帮助幼儿培养饮食行为。家长对饮食健康的认知程度和践行饮食模式能有效改善班级幼儿的饮食模式,特别是针对幼儿的挑食行为和进餐习惯。我班个别家长擅长食物种植、食物制作与加工、食物烹饪,在运用项目活动实施食育活动中,食物研究与调查、实地考察、美食研学、亲子饮食沙龙、亲子饮食体验馆等活动都需要家长高度参与,积极配合。因此,在食育项目活动中密切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共育,能保障食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积极实践,优化策略

1.灵活运用项目活动的教学模式

在食育活动中充分实施项目活动,运用项目的结构要素包括三大阶段,他们通常互融一体,在每个阶段的食育活动推进中,体现好把握项目教学的五个特征:讨论、实地考察、表述、调查、展示,将三阶段、五特征积极运用到食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学习都有独到的价值和目标。

阶段一:食育活动的计划和启动

在第一阶段关于美食项目主题的讨论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鼓励他们谈论这个话题,参与话题有关的表征,画出或表达有关该主题的内容,以及用其他方式来描述他们对该主题的现有理解。在这一阶段儿童和教师可以共同制定食物的调查计划、安排参观实地活动,并设计问题清单等。

阶段二:食育项目的展开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使儿童能够获取关于食物新的信息和知识,教师可以安排校外参观活动,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班级家长或专业人员)来给孩子制作美食、讲解食物的特征和营养或展示专门技能,教师还可以收集食物主题有关的实物、书籍、照片或人工制品,以便孩子在幼儿园里进行学习研究。鼓励大班幼儿独立运用他们已有的观察、交际、画画的技能,增强儿童获取信息和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意向。

阶段三:总结和反思

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小组和个人的的努力圆满完成整个研究,进行食物有关的制作、布置、展览等成果汇报,并进行总结、反思,完成同伴间间的共同成长和学习。

2.鹰架适宜的教师支持策略

运用项目活动进行食育活动的实施,更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在组织中适时适切地提问,把握引导幼儿深度探究和思考的契机,保持幼儿的好奇心、问开放性的问题、邀请合作、分享想法、为幼儿提供材料等等。需要我们智慧提问,如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怎么样?你怎么知道?你注意到了什么?那是怎么发生的?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你如何验证你的想法?...这些问题包括元认知、预测性、提示性等,是我班级教师开展食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深入探究的提问和支持策略。教师在支持食育项目探究时的游戏技巧、平面表征、立体表征的指导策略等等,我们需要在食育活动组织中不断支持幼儿的学习,助力孩子们的发展。

3.完善食育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在食育项目活动推进中,还需要把握实践过程中的评价和反思,教师需要不断思考课程所提供的实践是否能引发幼儿投入及参与,幼儿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准则可以从食育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热情等方面来评价,终结性评价准则可以从幼儿参与情况、探究态度、合作意识、资料搜集、最终成果展示等方面来评价。把握多样化的评价主体,其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还需要注重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可以通过幼儿个人档案资料夹、幼儿作品、教师观察记录、食育项目课程故事等。

参考文献:

[1]简楚英.方案课程之现论与实务一兼谈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台北:文景书局

[2]陈淑敏.从认知心理学的研宄看项目教学幼儿教育学系细说南台湾的项目教学研讨会台湾:屏东国立屏东教育大学,2009

[3]韩旭. 幼儿园项目教学初探[J]. 才智, 2015(17):46-47.

[4]王姗姗.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低段科学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5]韩旭. 幼儿园项目教学初探[J]. 才智, 2015(17):46-47.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30
下一篇 20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