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开学生心灵的美育之花 ——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ads

催开学生心灵的美育之花 ——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葛琳

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省宿迁市 223600

【摘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美,在欣赏中感受美,在分析中理解美,在想象拓展美,在引导中创造美,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享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美育    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着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多样的表达手段,美,在课文里无处不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地挖掘这些美,引导学生鉴赏这些美,使他们在祖国文化瑰宝前受到强烈地感染,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作了一些探讨。

一、在诵读中体验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丰富思想感情的载体。课文的朗读就是激发学生美的情趣,体验美的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引导学生从目光“盯在”大黑骡子身上体会到彭德怀准备杀大黑骡子的矛盾心情;通过“跟随”、“又驮……又驮……”、“抚摸”、“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悄悄地塞进”、“一直看着”等词句的朗读来体悟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及原因。但面临草地断粮,战士饿昏倒地的严峻形势,彭德怀忍痛决定枪杀坐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彭德怀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背过脸去”是说他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被枪杀。可是不杀牲口会有更多的战士饿昏,小局必须服从大局,枪声响了。彭总“缓缓地摘下军帽”要读出悲壮的气氛,感受他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情谊,内心更爱战士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这样彭德怀那高大美好的形象就在学生的感情朗读中凸显出来,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和震撼力量。

二、在欣赏中感受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散文,它们往往以优美的语言取胜,而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子来表现,教师若能捕捉这亮点,再配以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存在,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我采用课件演示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的场面,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色彩斑斓的翅膀赶往蝴蝶谷,在优美的乐曲中,那真是一次视觉感觉的享受。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沉浸其中,蝴蝶的美深深烙印在脑海。尤其是播放“十分壮观”的场面,在阳光的照耀下,蝴蝶挥舞着金黄的翅膀轻盈起舞,色彩与动感相结合,学生那一声声由衷的感叹,如临其境的感受代替了一切的语言,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所以,利用视觉、听觉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陶冶美的情操,启迪学生爱美的心智,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感,这对于低年级语文课更是重要的审美方法。

三、在分析中理解美

教材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很有个性。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推敲、欣赏一些美丽的词句,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其中的“堆”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出树叶的色彩鲜明,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榕树描的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其中的妙用,仔细体味优美的句子,闭目想象一棵茂盛的大榕树似乎就在眼前。 “在所有的艺术语言中,最要紧的是动词。”《大江保卫战》一课,作者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体会“扯”“捆”的准确传神。学生经过思考,从“扯”可以感受到黄晓文为了保住大堤争分夺秒、用力之猛、速度之快,还可以体会到他果断刚毅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从“捆”可以感受到黄晓文三下两下就把脚的问题给解决了,他根本没有把脚底被铁钉扎伤、涌出鲜血放在心上。通过重点的词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四、在想象中拓展美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他强调的就是语文阅读中的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凭借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花瓣飘香》这一课的结尾,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给小女孩花的时候,他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坐不住了, “妈妈,我爱您,希望您永远健康、幸福。”“妈妈,这是带着我的爱心和孝心的祝福花。”……啊!丰富的想象,感人的想象!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想象被放飞。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香飘课堂;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你我。

五.在引导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技巧,将其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从而直接感受到文章内涵的美,在学习《海滨仲夏夜》一课时,同学们读文章后,从书中找到描述太阳落山后的美景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一个学生分析道:“晚霞真美,有橘红色的,有深红的,有绯红的,有浅红的。”“这是书中到了的,老师,我还有一种感受,太阳舍不得落下去,舍不得离开海滨,它用余辉染红了天空,还染红了海水,就连海滩也成红色的了。” “其实,最高兴的是海滩的游人,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谈笑着,他们多愉快,现在,就连我自己都是那么的兴奋,真想加入到他们之中啊!”每个人所看到的景色不同,感受也不同,希望你们能用画笔,将你看到和感受到的不同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果然,大家动手画出了海滨仲夏夜之日落美景,每幅作品中都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自己的创造个性。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让作品真正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这样审美教育也达到了理性的高度。

总之,语文课文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怀着对语文教学深深的爱,怀着对学生真挚的爱,用美的语言,用新奇的教学方法去探究心爱的语文,就能达到“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参考文献】

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卢家媚:《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4
下一篇 2020-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