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能力 ——浅谈在小学劳技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ads

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能力 ——浅谈在小学劳技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章勇娟

诸暨荣怀学 校 311800 【 摘要 】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其中“实践创新”素养中就有“劳动意识”,这一点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小学劳技教育的重要性。 [1] 而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寻求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技;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其中“实践创新”素养中就有“劳动意识”,这一点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小学劳技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但目前的小学劳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分组的形式,但精确分工不足;合作的过程有余,但必要的准备不足;结果的表达有余,但意见的倾听不足;教师的控制有余,但自主的调控不足;合作的依赖有余,但自主的竞争不足;依赖优秀生有余,但关注学困生不足。[2]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小学劳技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寻求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1.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2]

自主——独立思考,学有主见。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更是合作探究的终极目的。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寻求合作,到哪里去寻求合作,又去探究什么呢?反过来看,合作、探究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能最终学会自主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合作——分工明确,互助奉献。无论是什么合作,每个成员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同时又要各司其职,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又讲究合作。而合作,并不是养懒汉,而是成员间每个人都要有贡献、能奉献。

探究——动脑动手,人人行动。探究,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自主性,学会动脑思考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讲合作,想想自己能为小组做些什么,可以怎么做。并在讨论和操作中得到体验感悟的过程。

2.本文所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学劳技课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学习材料、创建知识产品,最终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一个群体的本质是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追求共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依存。

3.合作是一种社会互动的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3]参照上述理论,教师在小学劳技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以下环节中发挥作用:帮助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合作意识——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加强引导——放手开展课外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能力——鼓励呈现小组合作成果,教师科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劳技课中合作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宜。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根据学生性别、才能、个性、成绩、爱好、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3]学生倾向于依赖看起来最愿意承担任务并且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而自己就产生了松懈心理,不愿承担任务,尤其是艰难的任务,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懒散。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科学组队,并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首先,小组成员之间荣誉共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需要资源共享,每个孩子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生活体验不同,占有着不同的学习资源,互通有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再次,需要分工明确、同心协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

2.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加强引导

在小学劳技课堂上,学生围坐在一起,简单地讨论、活动,并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此时,就需要教师采用由“教”到“帮”再到“放”的方式,在提出学习目标后,帮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准备方向,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任务可以由教师提出,如果由学生提出,就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如在《简易收纳》这一课中,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想要做什么收纳,可以怎么做?在巡视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醒: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看起来更美观呢?再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由“教”到“帮”再到“放”的方式效果很好。

3.放手开展课外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能力

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结合起来。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经常要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准备材料,但学生个人收集、准备的材料往往很不全面,会影响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共同收集、准备材料。小组成员收集、准备的材料都要经小组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要求并讨论决定由组内某成员统一管理。如在学习《废报纸变时装》一课时,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准备废报纸以及一些你认为可用的装饰材料。学生在准备以废报纸为主体的前提下,会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和材料,在课外,小组可以通过微信群、组员开会等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准备的材料等和同组成员共享。这样不仅为学生之后的时装设计开拓思路,更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磨合。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配合默契、提升组内凝聚力。

4.鼓励呈现小组合作成果,教师科学评价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交流。一般来说,教师应指派各组代表展示本组合作的初步成果,同时,允许组内成员进行补充。若其他组有异议时,也可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评价。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不仅可以教师评价,也可以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等等。为了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促进评价的有效性,我设计了2种评价表:

表一 组内成员自评、互评表

分工

姓名

课前准备

与人合作

动手操作

发言(倾听)

个人自评

组内互评

组长

☆ 需要加油

☆☆ 还不错

☆☆☆ 非常棒

表二 组与组之间互评表

项目

纪律

材料准备

探究活动

发言

(倾听)

收集资料

标准

积极交流,善于倾听

材料齐备

分工合作,有计划、有记录

清楚、简洁

有价值

分值

20分

20分

20分

20分

20分(公开展示另加10分)

5.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反思:分工是否合理、如果不是很合理,该如何改进;探索、制作过程是否得当,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途径;也可以反思其他小组的得失对于本组的改进或者借鉴。这既是对合作成果的巩固,也是对合作成果的检验。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3]

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他们都有讨论、发言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开放,大大增强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吸引力,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1]陆燕.核心素养在小学劳技课堂的落实[EB/OL].http://www.doc88.com/p-7314954062840.html,2017-12-23/2019-4-29

[2]官雪梅.促进小组学习的合作与竞争[J].科学课,2012,(11):54-55

[3]颜贝贝.合作学习[J].有效教学策略,2019,(03):44-45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9
下一篇 2020-12-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