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扬: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

ads

逆风飞扬: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

董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如能成功熨平经济波动、有效防范重大风险,中国经济就能够继续逆风飞扬,切实迈好“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进而演变成为百年不遇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与常规的经济衰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其对经济的冲击效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只要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很难对世界经济衰退的深度、广度和时间长度做出确定性预测,因而也就难以准确评估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效应。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央政府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化危为机。我国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把“六稳”和“六保”作为重要工作目标,综合运用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了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稳中求进、化危为机: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回顾

2020年,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与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对经济运行起到了有力的托底和支撑作用。以货币金融政策为例,2020年1月下旬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强化预期引导,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设立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2020年1月-4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进入上升轨道,增长率从1月末的8.4%升至4月末的11.1%。这表明,为了适应逆周期调节需要,货币投放持续适度增加,银根放松,宏观调节力度显著增强。此外,我国还对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采取延期还本付息安排,用好用足已有的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设直达实体经济的两类货币政策工具,从缓解还款难和贷款难等问题入手为小微企业纾困,并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助力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与复工复产。

自3月份起,我国境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呈现出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同时,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平稳恢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开始增多。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3月-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货物进出口总额降幅均呈现持续快速收窄态势,“三驾马车”同时失速的风险正在趋于收敛。二季度我国GDP增速已快速回升至3.2%,实现由负转正。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9%,比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从2月份6.2%的历史高点回落至10月份的5.3%。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将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预计实际GDP全年增长1.9%,GDP总量可望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总之,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如果按照各大机构的预测,2020年我国GDP能够实现2%左右的增长目标的话,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由去年的16.3%上升到17.5%左右,国家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适应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十四五”规划的大逻辑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内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主题、主线和任务。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穿《建议》文本的大逻辑,也是“十四五”时期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适应新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十四五”末期,我国有望穿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经济体中,只有13个在25年或更长的时间段维持了年均7%以上的持续增长;这13个经济体当中,又只有6个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继续成长,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而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转型的失败教训比比皆是。究其根本,那些取得成功的经济体,其秘诀就在于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相反,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经济体,其失败的根源就是没有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根本性转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要以尊重经济规律为前提,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由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创新发展,着眼于在新阶段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形成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动力,保持中高速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协调发展,着眼于破解我国发展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绿色发展,着眼于提升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开放发展,着眼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新型全球化,实现内外发展联动。共享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

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表明,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将更多的利用国内资源,依托国内市场,更加重视发展中的安全与风险维度,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市场弹性,致力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安全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相互促进的。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世界各国也将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全球化的深入反过来也将为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

熨平波动、防范风险:202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冷静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经济工作,在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的前提下,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大机构对中国经济2021年的走势均持乐观预期,认为GDP增速将达到8%左右。但需要注意,2021年较高的经济增速是建立在2020年的基数陡然降低前提之上的,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潜在产出上升。

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2021年仍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在国际方面,当前,全球疫情变动不居,世界经济陷入持续衰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由于疫情的变化反复无常,2020年以来IMF等国际组织对全球经济形势的预测也反复变动。在冬季来临、全球疫情二次传播的新形势下,各主要经济体的疫情骤增,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未必能实现V型反弹,全球经济增速或将明显低于各大国际组织预期的5%左右水平。疫情的蔓延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大封锁”,商品、服务和要素的跨国流动将遇到阻力,逆全球化力量持续抬头,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构成挑战。

在国内方面,尽管我国经济已经展现出强大韧性,实现了经济的企稳,但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纵观2020年全年,在房地产与基建投资较快增长,出口逆势上行的同时,我国国内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增长仍较为乏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很难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仍然为负值。这表明,在疫情带来的供给侧冲击效应逐渐被消化的同时,需求侧的冲击效应持续时间比较长,扩大内需的任务依然艰巨。

因此,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努力熨平经济波动,弥合产出缺口,稳定经济运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总体而言,2021年我国的宏观政策仍然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攻方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力度预计将稳中有降,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现有力度,使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需要明确的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改革的深化要以经济稳定为前提,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除了熨平经济波动之外,防范重大风险是202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为了抵御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测算,2020年前三季度杠杆率增幅为27.7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从增速上看,一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增幅13.9个百分点,是仅低于2009年一季度的历史次高点;二季度杠杆率攀升7.1个百分点,只及一季度增幅的一半左右,涨幅大大收窄;三季度杠杆率增长3.7个百分点,又只及二季度增幅的一半左右,增幅再度趋缓。但是,高杠杆终究是各类经济金融风险的源头,杠杆率的攀升可能使得风险持续滋生,防风险任务愈发繁重。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这表明,我们要一手通过宏观政策的实施来推动经济复苏,一手要优化改进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风险等办法有效控制风险,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目标。

如能成功熨平经济波动、有效防范重大风险,中国经济就能够继续逆风飞扬,切实迈好“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1-01-06
下一篇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