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核心素养之 下的文本解读

ads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之 下的文本解读

管心音

宁波市鄞州区潘火实验中学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近两年人们热议的话题,是指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观念和品格等,具有普适性与迁移性。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牵涉到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文本解读应立足以上内容,有效引导,提倡师生合作,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呼唤下,在现代语文教学观下,阅读教学这一语文课堂的具体实践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摆脱传统的知识传授,如何在文本学习中由浅入深,如何真正的通过课堂上教师、文本、学生的多元对话,达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运用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对文本进行诠释和丰富。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运用能力既包括词汇、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性的东西,也包括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表达,透过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去挖掘深层次的人文性。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属于自身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根据核心素养这一要求,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通过文本细读这一策略,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赏析等各种方式引领学生去品味语言,借此对文本作出深刻、个性化的解析,从而了解言语规律,体悟表达技巧,积累言语范式,培养运用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苏格拉底指出:“教育是点燃。”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语文教学要把着力点放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上。通过语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能分析、比较、归纳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清晰、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简言之就是学生能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教学《背影》这个文本时,我们惯常会解读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样解读显然过于浅显,也囿住了学生的思维。结合作者本身以及与作者有关的其他著作,我们就会发现这还是一篇儿子对父亲的忏悔之信。文章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二年余了”,为什么作者这么久没见过父亲呢?是没机会见面还是不想见面?从文章中我们还看出朱自清不认同父亲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出现“不领情”的同时为什么又出现为父亲流泪的复杂情感?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思维出现困顿时,适时补充两个材料,一个是姜建、吴为公的《朱自清年谱》里面记载了1917年的事:“这年冬天,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另一个是朱自清的父亲凭着与朱自清工作单位校长的私交直接领走了朱自清的工资。这事在父亲看来是小事,但对于曾受过西方民主思想熏陶的朱自清看来就是对他人权的侵犯,于是朱自清一气之下带着妻小离家出走。而父亲就把儿子的出走看成了是对自己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伤心失望至极。这便是朱自清在散文最后中所说的触父亲之怒的“家庭琐屑”。我们在文本深度品析中呈现这些内容,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在保卫作者原意的同时也理解了作品,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深度拓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审美鉴赏的基础,而审美鉴赏也促进了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去体验真挚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文本解读中师生只有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对文本进行体验,文本才真正向其敞开,读者才能真正进入意蕴层次,进入情感世界,并在对自己与文本的交互活动体验中获得感悟,鲜活的教材才能让师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和启迪,从而实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功能。

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对于夏洛克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借此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夏洛克是一个唯利是图、冷酷狡诈、复仇心很重的人,这种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正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表现。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他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备受欺侮的犹太人,所以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着合理又复杂的动机。我们对他充满鄙夷,也要向他投注同情的目光。《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信客》等文章描的人物都是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他们生活在当时社会的底层,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只看到他们不幸的人生,鲜少透过他们不幸的人生去探索他们背后的人性的至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特点,并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故乡》具体描绘的是“我”回故乡时的见闻和感受,但表现的却不仅仅是这些。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一个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特别是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但这个故乡的范围却是可大可小的。在杭州,绍兴就是鲁迅的故乡;在北京,浙江是鲁迅的故乡;而到了日本,中国就是鲁迅的故乡。在这时,“故乡”’和“祖国”就成了同一个概念。假若我们把鲁迅的《故乡》提高到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切的高度来体验、来感受,那么,《故乡》与我们当代的读者也就有了密切的精神联系。解读《故乡》的这些内容,既让“故乡”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韵味,也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实现文体价值与学科价值的统整。

总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培养一个完整健全“人”的重要举措,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更是教师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当下,夯实语文基础性素养,让学生获取扎实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更需着眼长远发展,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性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培植审美与创新意识,传承和理解传统文化,实现由“知”到“能”的转变,建构能力,提升学力。

参考资料:

[1]赖配根.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J].人民教育,2016,8.

[2]张娜.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3]于漪.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2.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1-01-12
下一篇 2021-01-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