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ads

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秦峰 蔡强 闫冬 杨朝全 丁建建

枣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滕州市 277569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与地方区域经济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以枣庄

科技职业学院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分析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的需求,阐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并通过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

模式,以达到专业群为地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经济;制造业;高职院校;专业群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所有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群的建设思路确定,要经过充分的对区域内产业需求的调研与论证,同时区域内的行业企业要为地方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政策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的专业群和区域产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二、枣庄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需求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明确枣庄将以高档数控机床为重点,打造全国先进的数控系统和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加快由中小机床之都向高档数控机床基地转型,与济南的“大型高效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形成呼应,丰富我国机床产业基地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山东机床产业竞争力。山东省政府2016年4月发布的《山东省行动纲要》,提出在山东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指导下,构建临枣济菏发展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新兴高端产业。枣庄的机床行业、矿山机械等,济宁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滚珠丝杠等,菏泽的发动机配件、模具等优势产业,正在快速向高端化发展,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载体,能否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显得至关重要。

学院所在地枣庄市滕州市规划制订了《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滕州将分期打造大型高效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和中小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到2022年,滕州机床产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计划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以上,机床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点及对全国中小高档数控机床行业有重要影响力的生产基地。目前,中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足将会对区域内装备制造业的装型升级构成巨大的压力,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滕州制造业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高素质的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焊接生产、产品营销人员将有更大的需求,枣庄制造业的高级技术工人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

三、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专业群建设

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依托滕州市中小机床产业集群优势,依据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近原则,充分融合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代表着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各专业间产业链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通,各专业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专业群实现了与企业岗位(链)的对接。专业群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群引领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专业、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拥有一名省级教学名师,荣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专业群依托滕州市中小机床产业集群优势,面向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培养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人才,以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专业全面建设与改革。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校企双主体,全程工学交替,能力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资源共享,仿真、实训、生产性一体化的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通过专业群建设,将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产教研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探索出对接产业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四、构建具有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接产业,明确专业群的特色和方向

对接产业需求,将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中的各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与综合。注重智能控制、计算机辅助制造、机器人焊接等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紧密结合,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将最新的技术和新工科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使“老专业”办出“新特色”。以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龙头,以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为支撑,形成专业群的专业特色方向,使专业群的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培养目标更加合理。围绕特色方向,设置对接产业发展的方向模块化课程,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支撑高端装备制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淡化专业界限,构建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淡化专业界限,打破专业壁垒,融合学科专业,开发与职业岗位群、国家职业标准、工作过程对接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鉴于此,首先构建多元融合的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夯实专业群基本实践能力,全面打好专业群基础,提高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优化专业模块课程,围绕工程应用,将部分理论型课程替换或改造为应用型课程,有针对性地增加工程训练方面的实践课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最新技术发展,增设对接新工科专业课程和专业间互选的拓展类课程,培养以“机+电+测+控+仪”为核心的能力,强化专业群培养目标及专业群核心能力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三)适应产业新要求,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新产业新技术带来人才的结构性变化,企业要求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更高的信息化技术和复合型专业能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构建“基础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企业工程训练”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增设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类课程,引进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或项目作为训练的载体,培养具备“基本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拓展模块引入企业岗位能力课程和企业工程师培训课程,将企业实践类课程、企业文化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缩短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做到毕业即就业,为企业培养亟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明确专业群特色方向、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构建了具有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专业集群和课程集群优势、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校企协同、学科交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达到专业群为地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慧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模式下的营销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时空,2015,(05).

[2]谢茂康.产业群和专业群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4).

[3]田伟军.对接区域石化产业链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探析[J].广东化工,2016,(20).

[4]李黎红,王若军.高职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集群问题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5]朱翠苗.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12).

[6]洪霄,董海华.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2010,(10).

课题来源:2020年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20-152;课题名称:对接产业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研究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省职业教育韩玉勇名师工作室资助。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27
下一篇 2020-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