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

ads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

辛虹

西昌市第十二小学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当孩童呱呱落地慢慢长大,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国部分农村中的青壮年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照看,导致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不能享受正常家庭教育带来的益处,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行为问题,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本文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内容如下。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不断更新,在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照顾。由于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而且是那种受到伤害也很难被人发现的状态。有的留守儿童因为家中无人管教或者老人隔代溺爱性格较为粗暴,甚至沾染上恶习。在学校教育中这些学生也很难管教,是对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和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单亲教育,主要是指学生的父亲和母亲中有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留下照顾孩子,通常来说是孩子的母亲留下,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第二,隔代教育,孩子父母双方全部外出务工,将子女托付给家中的老人照看。第三,亲友教育,孩子父母双方全部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亲友托养。第四,自我教育,孩子父母双方全部外出务工,让子女独自在家自己照顾自己,主要是一些年长些的孩子。在上述四种教育模式中,隔代教育模式是最常见的,自我教育比较少见。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小镇上。目前而言,学生农村孩子占据的比重较大,而且还有一部分彝族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基本属于留守儿童,缺乏完善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的家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有的家长离婚之后不愿意抚养孩子将孩子送给他人。缺乏家庭温暖使留守孩子们的心理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有很多孩子个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忧郁和孤独并且难以融入正常的同辈群体。现在乡村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基本上是以家为自己的家庭而展开的与家族亲属的联系。这些留守儿童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去发展自己,所以这些孩子的人生观念与价值取向有一定的认知偏差[1]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无疑是关键所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家长应该意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到这一点,孩子的发展前途意味着整个家庭的发展。当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时,要考虑到最好有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最大限度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家庭教育。假如父母必须一同外出务工时,能够将孩子带在身边就尽量让孩子在身边成长,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把孩子带到身边,对被监护人是否具有监护能力要慎重考虑,寻找并确定更合适的监护人,认真履行对儿童受监护的义务。与此同时,即使是父母在外出务工期间,父母不能逃避或减轻其子女的教育责任,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给予孩子更多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注意[2]

  1. 学校方面

学校、老师应该多照顾留守儿童。鉴于留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为留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建立单独的档案,以便跟踪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控制这些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和关爱。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逢节日都会给孩子们发礼物,组织活动,老师们也一直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当留守儿童在某方面有问题时,学校能够及时与儿童的监护人或家长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儿童的发展。此外,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增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能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3]

结语:总之,要加强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益于其成长的活动,从学生的家庭、父母、心理健康等方面加强孩子的教育,使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儿童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项素春.心灵滋养春风化雨——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60):22.

[2]王平慧,欧阳昌汉.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发现,2018,(6):30-31.

[3]李平红,王恒太.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4):12.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28
下一篇 20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