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ads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晏兵

四川省中江县继光镇蓝剑希望小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内容摘要] 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重视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从科学分组、制定规则、选择契机、建立评价机制和能力培养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要求我们的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经验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适当契机是关键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科学探究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等等,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机制是导向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五、能力培养是根本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

在我们看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让学生学会如何倾听,让学生学会表达观点,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5
下一篇 2020-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