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工作的研究——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ads

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工作的研究——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李麒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25

摘要: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招生单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与保障。随着国家一系列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推进,特别是国家“双一流”项目的实施,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质量受到了深刻影响。本文针对西部一般地方高校面临的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普遍问题,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剖析了生源面临的问题、生源质量影响的因素,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在争取优质生源方面提出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西部 一般 地方高校 硕士生 生源质量

长期以来,西部地方高校由于研究生教育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缺失等先天不足,加上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量的硕士生生源流向了东部地区以及西部重点院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特别是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加剧了优秀硕士生生源向“双一流”高校的流动,给一般高校,特别是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的招生工作带了强烈的冲击。

一、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质量面临的问题

(一)生源总体数量不足,选拔效果有限

硕士生生源质量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硕士生生源数量的基础上,只有具备充分的生源数量作保障,才能够有效的开展生源质量选拔工作。长期以来,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的报考人数呈现出总体数量不足,各招生学科(专业)分布不均的局面。

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硕士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与硕士生招生计划比(以下称“报录比”)长期处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选拔效果受制于生源数量,优质生源相对较少。

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工作的研究——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此外,据学校近6年硕士生生源学科(专业)的分布统计数据来看,硕士生生源主要集中于大气类、信息通信类、计算机类,约占第一志愿生源总量的80%,而其它学科的硕士生生源通常报录比不足0.8。在此情况下,招生学院为了完成当年的招生任务,对考生的考核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录取新生的质量保障受到了挑战。

(二)“双一流”高校硕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剧高质量生源争夺

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各类配套鼓励政策不断推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双一流”高校聚集,使得“双一流”高校在拥有的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将更多资源更高学历层次配备,因此具备了进一步扩大硕士生的招生规模的能力,甚至部分部属“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生招生计划出现了远超本科招生计划的情况[1]。以四川省4所省属“双一流”地方高校(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2020年四所高校的硕士生合计招生规模较2015年合计增长3521人,增幅达79.05%,相当于新增三所2015年“双一流”高校——成都理工大学的招生规模。“双一流”高校硕士生招生规模的不端扩大,对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占比不断下降,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硕士生一志愿生源来自于“双一流”高校的占比从2017年的14.88%下降到2020年的9.40%。

(三)“双一流”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带来的冲击

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招生考试的实施、初试合格分数线划定以及复试录取的规则方面执行同一标准。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属于新生事物,社会认可度低、用人单位招工谨慎,加上与全日制研究生一起执行相同的招录政策,因此考生填报意愿低、填报数量少、优质生源稀缺成为了全国各研究生招生单位不得不面临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双一流”高校较好的利用了整体资源以及科研平台的优势,消除了非全日制硕士生的报考顾虑,吸引了吸引了绝大多数非全日制硕士生的生源。与此相对应的,西部一般地方高校不得不面临着生源匮乏、招生任务无法完成的苦难局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每年均出现了优质全日制硕士生生源被“双一流”高校以调剂的方式“挖走”,并且随着近几年“双一流”高校在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成果的显现,以及社会认可度的逐渐提高,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给学校生源质量提升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二、影响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几个因素

(一)招生单位的学科实力与特色

近年来,硕士生招生单位的社会知名度、社会认可度已成为了众多考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招生单位学科的品牌效应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着考生志愿的填报。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这一结果无疑为考生填报硕士生志愿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为例,学科排名为C及以上等级的相关学科所在学院,一志愿生源数量占当年一志愿生源总量的74.89%。此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一所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特色学科的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考生人数自然成为了学校一志愿生源的主体,以2020年为例,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群的考生数量,占当年一志愿生源总量的79.65%。

(二)国家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调整

硕士生招生工作是在教育部统一规定下进行的,从招生计划的下达、招考方式的调整、培养制度的改革等各方面,无一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每一处细微的政策变化,都对招生单位的具体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双一流”高校由于整体招生体量较大,拥有的教育资源较多,因此每一次面对国家硕士生招生培养政策的调整,都有充足的回旋空间;而西部一般地方高校受学位点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学科专业相对集中、地方配套政策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应对政策调整的适应性较差,进而对硕士生招生工作的影响较大。

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2009年、2013年、2017年教育部分别实施开展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该校的硕士生招生工作在政策颁布实施的当年,受到了较大冲击。此外,自2014年开展推免生招生工作改革以来,要求“所有推免名额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等强制性规定出台,确立了以推免生“全员自主报考”为特色的竞争导向的推免政策[3]。由此带来的推免生生源的争夺日益加剧,该校作为不具备推免权的西部一般地方高校,自该政实施以来已连续多年未招收到推免生。

  1. 初试试题的难度与考查范围

硕士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需要兼顾生源的实际情况命制试题。试题命制若难度偏低考查范围偏窄,就难以实现优质生源质量的选拔;试题命制若难度偏高考查范围过宽,不但当年招生任务完成困难,而且还会影响第二年考生报考,出现报考数量“大小年”的情况,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由于长期面临生源不足且报考专业间分布不均的窘境,在设定试题难度与考查范围的时候,不得不采取跟随大多数院校的方式进行。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初试业务课考试范围自2015年调整为《信号与系统》以来(与全国大多数省属一般院校一致),未在初试阶段对考生《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内容的考核,致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导师表示,招收的硕士生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生源质量存在下降的趋势,硕士生初试工作对考生的选拔筛查作用越来越小。

(四)复试评价标准的准确性

在教育部复试工作指导意见的规范下,各招生单位均已建立起了相对规范的复试评价体系,包括对考生专业课测试(笔试)、实践(实验)能力考核、专业综合面试等环节。如何在考生复试到校的2-3天甚至1天的时间里,完成对考生众多考核内容的考查,同时还要评价标准难于量化、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的困难,并对考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成为了各招生单位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复试评价标准的准确性成为了影响生源质量的关键。

西部一般地方高校在复试阶段受制于生源不足的现实情况,更多的精力不得不投放到调剂生源的组织上。如果简单采取“以我为主”的方式制定统一的复试评价标准,一旦出现标准与生源出现偏差,就会面临“完成招生任务”与“保证生源质量”的取舍窘境。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2017年以来,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一直都存在着严重的生源不足问题,在复试工作的最后阶段,为了完成全年的招生任务,各招生学院往往都很难坚持原定的复试评价标准的准确性,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升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质量的举措

(一)以“双一流”建设工作为契机,凝练学科特色,突出研究方向

当前,我国有近千所普通地方本科大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当年改革后由行业划转到地方的高校,往往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行业特色,形成了自身的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是一所气象行业特点异常鲜明的一所地方高校,其自身的学科形成了“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学科特色,毕业生教育质量在气象行业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因此,该招生单位就应进一步凝练自身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不断对特色优势学科的投入,给予研究生培养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使得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紧盯行业发展需求,建立起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

  1. 切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1. 制度保障。研究生招生宣传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西部一般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自身生源的定位,明确招生宣传的目标,健全招生宣传制度。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对内不断加强“学校-学院-导师”三级宣传体系建设,建立生源数量与招生指标分配结果正相关的激励制度,引导全员共同开展招生宣传;对外通过建立健全招生宣传队伍弹性管理制度,积极利用校外导师、科研合作团体、联合培养单位、校友等热心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友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拓宽硕士生招生宣传覆盖面。
  2. 经费保障。一般来讲,大多数西部一般地方高校每年用作招生宣传工作的经费相对较低,每一分钱都需要用在“刀刃”上,以此确保经费的投入尤为重要。一方面宣传经费需要形成长久的、持续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通过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建立健全各类优质研究生生源的奖助制度。只有通过不断的经费投入,支撑各类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才能实现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3. 多形式宣传。充分利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在线等影响力大、权威性强的公共平台,加大在网络媒体上宣传投入。积极利用在线咨询平台、即时通讯软件、公众号、电子信箱、电话等多途径,畅通学校与考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遴选校外招生宣传志愿者,扩大招生宣传覆盖范围。针对学科生源特点,分学院实行分省联系的制度,积极选派有关学院领导、优秀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院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会,面对面与考生进行交流。
  4. 开展分类宣传。通过分析历年生源的特点,找出生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有针对性的派遣招生宣传队伍,分类开展“定向宣传”工作。对于生源整体质量较好的校外高校,有针对性的学校最有实力、最有特色的专业展示给目标专业的学生,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科实力、科研条件、导师研究方向等;对于本校的应届生,应在本科培养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院一线的引导作用,开展科研活动与母校认同教育,定期开展学科水平与研招政策讲座,让学生认同母校的文化内涵,了解母校的学科实力,熟悉母校的招生政策;对于生源校对集中的一般普通院校,开展生源基地建设,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优化招生各环节工作

1、初试。初试工作重点放在科目改革方面,继续坚持按一级学科(群)划分大类,设计涵盖三门以上本科阶段主干专业基础课的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内容以硕士生培养目标来确定,对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施重点考查,突出考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试。除了继续加强笔试和面试的考核外,还应加大对学科知识面、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意识的考察力度,鼓励学院创新开展实践(实验)能力的考核,支持有条件的学院单独组织进行,重点对考生实验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判。特别是工科类专业,建议:面试专业知识问答环节,适当增加工程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提问;构建用于考核专业实践(实验)能力的实践(实验)平台或仿真实践(实验)平台[4]。

3、录取。要支持各学院分专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初试与复试的权重比例,对于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实施分类评价,确保优质生源能够脱颖而出。加强招录过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遵守招生纪律,规范程序和标准,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录取过程要做到全程公开、信息透明。

四、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研招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硕士生生源质量不断改善,部分专业实现了自划定初试合格分数线的目标。本文所总结的经验,能够为各高校在研究生生源抢夺战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能够为其它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的硕士生招生工作提供多种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秦辉,马佳男,蔡元沛.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有效途径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12):153-155

[2] 陈亮,王晓杰.改革开放4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走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94

[3]张文言.论改革后的推免政策对“双非”院校研究生招生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9,(1):131-133

[4]吕营,何志巍.提高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6):70-73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25
下一篇 2020-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