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ads

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皮德明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101101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且正处于叛逆期向成熟期过度的关键阶段,因此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若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为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提供了充分保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 积极心理学; 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学学生所处的阶段特殊,其心理压力较大,思想和心理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针对中学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理念是指通过积极心理的学习,促使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使人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愉悦的方向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合作的氛围,体现在团体层次方面,旨在通过积极心理学,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人们礼貌谦让、团结合作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的形成;二是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人们形成观察力、审美能力、勇敢的态度、爱的能力、生活的能力等方面的积极特质;三是让人们能拥有希望和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通过挖掘积极因素,鼓励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具朝气。

二、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引导学生调整情绪,预防和疏导学生不良心理,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努力克服、调整不良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如此,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情绪,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促使中学学生人格、技能、知识达到统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2.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壮的体魄”,“具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人文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给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品质,可以助力青少年个性发展。

三、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

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较弱

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有限,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校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多为本校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接受过心理学培训,但仍然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体系。导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无法切实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用性差

现阶段,我国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课程两个方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容易存在逃避和抵触心理,很少能够主动咨询,因此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都没有起到真正作用,应用性较低。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主要是调节自身情绪,帮助学生与人正常沟通交流,但忽略了如何挖掘、解决自身心理问题,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用性较差。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枯燥、复杂,不利于中学学生理解。

3. 学校与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家长和中学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家长十分忌讳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得到调节。还有部分教师将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于自身品德问题。这些错误认知都会导致中学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导致问题更严重。

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构建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新的中学心理课堂教育模式需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着手,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便利条件。不仅如此,中学学生或多或少存在逆反心理,追求独立思考和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多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减少学生上课的压迫感和束缚感,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 挖掘学生失败体验的积极成分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失败体验,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处理好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面对自己的失败体验,是每一位中学学生进步的标志和成长的必修功课。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挖掘自己在失败经验中的积极成分,从中积累积极资源和经验,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失败和困难。

3.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活动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途径。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正确的交流互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处理自身情绪波动时,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指导学生分享、交流缓解消极情绪的方式,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给予学生面对自身消极情绪的一些启发。

五、结束语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等先进理论,遵循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构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确保中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协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校园心理健康生态环境建构与创设——评《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校园心理生态环境建设》[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03).

[2]吴九君,廖清林,韩力光.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113-117.

[3]李国喜.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线建构与管理——评《学生安全教育》[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05).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4
下一篇 2020-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