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

ads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

王婷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旧营乡新水小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519

【摘 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也就是说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看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一定不会差。相反,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不一定好。所谓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仅是在学校受到的教育,还包括在家里受到的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高度重视,通过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习惯养成 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 、家庭层面

  1. 留守儿童的出现。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完全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教育与疏导,缺少渐进的矫正,加上近年来农村有些父母在外挣了钱,心里总感觉对孩子的愧疚,一味纵容孩子、溺爱孩子,任由孩子乱花钱。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铺张浪费、我行我素、打架斗殴、甚至流氓习气潜滋暗长。这些孩子出了问题,虽然学校一再教育,却屡教不改,而他们的父母又远在他乡,不能形成对孩子的有效监管,家长即使知道了也无法使他们及时返回家乡,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挽救。

2、家长的启蒙教育的缺失。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从来不考虑他们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这样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家长过于严厉。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八岁了。当他做错事时,他的爸爸不是对他进行思想上的指导,而是对他进行打骂。他害怕他父亲的打骂,于是经常不去上学也不敢回家,并且他养成经常撒谎骗人坏习惯。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打骂,而是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应该怎样去做。另一方面,家长过于宠溺,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家长舍不得去说他们,这样会让孩子一错再错。

(二)、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教育中淡化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未能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小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学习以成绩提高为核心教学目标,对于日常的行为习惯不够重视,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导致在长期的教学中无法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

(三)、社会层面

1、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强化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执着追求。因此不少家长以分数为导向,使孩子的假期和课余时间均被兴趣班、辅导班所占用,整天疲于应对过多或不适宜的钢琴、绘画、舞蹈等的学习。这些不正确、欠科学的盲目做法,不仅损害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2、学校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业主将眼光盯着学生的口袋,全然不顾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的许多学校周边有了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来自于那些地方。

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小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不良信息会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相关策略

1.重视行为导向影响,稳抓家庭教育

为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家长要为其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以身作则,通过个人的行为习惯来影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和教育中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也就是说要防止个人不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过于溺爱小孩,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习惯,并且积极引导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一味地追究过失和责任,要从平等的角度做到以理服人,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言行

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着良好的规范作用.各班级要及时制定《班级公约》、《卫生制度》、《课堂常规要求》等,利用少年儿童易受感染及从众心理特征,发挥舆论制约的作用,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受到鼓舞,不良习惯得到制约.还可制定 “班级日志”,每天由值日生负责记录.内容主要有作业记录、好人好事记录、课堂纪律的记录以及班集体新风尚的记录.建立轮值班干部管理制度,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事务,如早读工作、配合班主任做好晨检工作、眼保健操、教室保洁工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观念等好习惯.

  1. 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发挥教育职能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小学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就必须要探索建立系统的素质教育体系,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来。

  1. 拓宽教育渠道,突出积极影响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在有限的社会资源背景下尽可能地拓宽教育渠道,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事件。通过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事件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 首先,积极拓宽行为习惯教育渠道。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到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关爱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和掌握与老年人的交往技巧,通过帮助老年人来获得心理方面的满足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其次,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行为习惯的教学。互联网中存在大量正能量的社会事件,例如消防员舍己救人、大学生支教等各种案例,通过挖掘互联网中的典型案例来开展行为习惯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实际案例的教学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1. 强化班级管理,促使习惯养成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肯定有一个出众的班级领导核心——这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从接手班级开始,班主任就应该有目的地通过课堂和各种活动,观察和分析,挑选一些学习认真、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一定奉献精神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而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十分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去做。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允许学生反复,而每一次反复就是对学生的强化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施加习惯养成教育,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而且要注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内化,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勤.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9,(9):184.   

2、王志宏.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培养[J].读与,2019,(25):246-247.   

3、李亚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9,(8):191.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28
下一篇 20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