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探讨

ads

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探讨

郑汉清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汤泉小学 5161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青少年受客观环境以及主观意识的影响,极容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尤其是班上的弱势群体学生,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严重制约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新时代班主任必须齐抓共管,既要落实好班级管理工作,又要在管理的同时实现“育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班级管理工作之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心理健康;弱势群体;班级管理

绪论  

弱势群体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主要指心理承受折磨或者困扰,缺乏自我疏通、拯救能力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我因素的多重干扰,弱势群体学生在学校已经成为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大多表现性格孤僻、胆小内向,或自傲自负、唯我独尊,或敏感脆弱、冲动叛逆,这些心理表现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也正源于此,广大班主任尤为关注班级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

1.多些关注,激励弱势群体学生

弱势群体大多缺少爱和关注,安全感不足,自我认知偏差。找准弱势群体‘病症’,才能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弱势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看,弱势群体学生是一群容易被人忽视的学生,容易被同伴‘遗弃’想群体,他们不善于表达,有些是智力偏低的,有的是带有残疾的。他们比一般孩子其实更敏感,更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更希望获得关注。所以,我们班主任不妨也‘偏点心’,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尽可能多地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关注。

例如,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真诚地肯定他们的课堂表现,委婉地指出他们的学习问题;日常学习中多给他们‘历练’的机会,让他们当一当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收一收作业本,擦一擦黑板,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更多班级参与感,获得更多班级归属感。又比如课后是适当给他们‘开小灶’,多与弱势群体学生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问题,教给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合理疏导心理情绪、正确释放压力的方法,帮助他们正视自己问题,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自信面对生活,心理问题也就渐行渐远了。

2.精准帮扶”,做好不良心理干预工作

广义上的弱势群体是分很多类的,一个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表现各不相同,产生原因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一刀切”方式管理学生,对学生进行统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应该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因此施教,制定精准的帮扶策略,充分做好学生不良心理干预工作。

例如,从学生性格特性来分类,可以将学生分为性格内向型、性格外向型以及双面型性格。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分类,可以分为家庭和谐型、家庭寄养型、家庭老化型、家庭不和型、家庭分裂型。其中家庭寄养和老化型在农村学校尤为常见,主要指寄养在亲戚家以及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而家庭和谐型的学生是最少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家庭不和和家庭分裂型的孩子,如果再比其他孩子存在弱势条件的话,是最容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当重点关注这类学生。对弱势学生进行分类后,班主任还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详细标记工作,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定期排查这类学生心理问题,持续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参与活动的情况,对有情绪明显波动、行为异常的同学进行正确的理论疏导和行为帮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防范于未然。

3.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活动是培育学生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途径,尤其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校园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多的。班主任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自然应该以活动为载体,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消除工作。

例如,主题班会,定期在班级内部开展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不良情绪疏导教育、安全环保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多样化班会活动,以班级活动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又如,定期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包括诗歌朗诵、自编小品、唱歌、舞蹈、跳绳、下棋,活动多以小组和团队为主,以增强弱势群体学生与同伴的沟通交流。通过团队比赛、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这些活动时,我们班主任应多鼓励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参与,重点动员平时参与活动少的同学,胆小内向的同学参加。活动结束后也要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综合平阿基,评选出优秀小组或者优秀个人,以此鼓励进步学生。经常开展多样化活动,将会调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动力,在活动中树立自信,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间接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4.家校合作,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或者家庭一方的事情,有效的家校合作往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学生,一半时间在校,一半时间在家,家庭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尤其明显。因此,为促进弱势群体健康发展,我们班主任也要做好家校合作工作,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构建家校共育体系。比如可以成立“家校平台”,专门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针对弱势群体学生,定期进行“家访”,做好家校沟通交流工作,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学生不良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班主任也可以为定期给弱势群体学生家长推送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视频,让家长了解更多科学的育儿思想和方法,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然,家校合作不是将教师工作“推给”家长。家校合作也需要把握“度”,讲究原则和规则,最好能够制定家校沟通交流细则,灵活按照家校合作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对于班级弱势群体学生,班主任能够给他们家长一些教育方法指导是最好不过的,切记表面单一无效沟通,更不能客套应付,而应该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双方互换意见,互相提出建议和可行方法,如此方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格局,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无形。 

结束语

教书育人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讲究技巧,也讲究艺术。新时代班主任应当掌握技巧和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班级管理之中,以管助育,创造性地落实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用心育学生心理健康,静静地听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莉,闫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30. 
  [2]殷经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41):375-376.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31
下一篇 2020-12-31

相关推荐